当中国海军636M型潜艇在日本海水下悄然潜行时,美日韩的反潜系统毫无察觉。 这艘没有AIP系统的柴电潜艇,在需要频繁上浮充电的情况下,竟成功穿越了美日重兵布防的对马海峡,准时抵达俄罗斯远东海域参加“海上联合-2025”演习。 日本防卫省连日发布的中国参演舰队动态中,水面舰艇轨迹清晰可见,唯独对这艘潜艇的行踪只字未提——因为他们根本没发现它。
这艘被称作“大洋黑洞”的基洛级潜艇出现在中俄军演现场,本身就充满战略深意。 中国海军明明拥有更先进的国产039系列AIP潜艇,却特意选择这艘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俄制老艇,背后是中俄应对西太平洋安全威胁的精妙布局。
要知道,每艘潜艇的噪声特征如同人类指纹般独特,一旦被对方声呐捕获,就可能在实战中成为致命弱点。 而这次演习中,中方潜艇直接与俄方水面舰艇进行对抗演练,等于向俄方开放了核心声纹数据。
这种级别的军事互信,放眼全球都属罕见。 中俄选择共享如此敏感的军事机密,正是因为两国都清楚感受到西太平洋上空密布的战争阴云。美军“堤丰”中导系统已进驻菲律宾,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首次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;日本在九州部署远程导弹的动作越来越频繁;菲律宾海军正在国际市场上物色新型潜艇。 这些动向让2025年的“海上联合”演习首次将“联合应对西太平洋安全威胁”写入主题。
演习区域的选择同样暗藏玄机。 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紧贴日本海,距离南千岛群岛(日称北方四岛)仅咫尺之遥。 这里既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命脉所在,也是美日试图挑起俄日冲突的潜在火药桶。 当俄方“特里布茨海军上将”号反潜舰与中方052D驱逐舰绍兴舰并肩航行时,投射出的威慑力让日本防卫省24小时紧盯舰队动向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这次中方参演的东部战区海军部队,正是日常直面美日封锁、承担阻截外军驰援台海任务的精锐力量。 他们驾驶着俄制潜艇穿越第一岛链的实战经验,未来可能成为打破封锁的关键筹码。 而俄方对基洛级潜艇的熟悉程度远超其他型号,双方配合效率倍增,这恐怕也是中方选择“回娘家”的重要考量。
翻开演习科目表,联合反潜、防空反导、对海作战等实战化训练占据核心位置。 尤其在美军核潜艇频繁出没的日本海,中俄舰艇联合执行反潜任务时,深水炸弹的爆炸声传递出明确信号:两国海军已具备探测、追踪、摧毁先进水下目标的能力。 这种能力展示绝非巧合——就在演习前夕,美国刚向俄罗斯发出“最后通牒”,俄乌冲突随时可能升级。
观察参演装备的配置同样能发现端倪。 中方不仅派出潜艇,还配备了专业的综合救援船“西湖”号。 援潜救生这类高难度科目出现在演习清单上,说明双方正在为可能发生的真实水下冲突做准备。 毕竟在菲律宾与中国海警船2024年连续发生仙宾礁碰撞、黄岩岛对峙等事件后,谁都不能排除局部冲突升级为区域危机的可能性。
当演习结束后,中俄舰队将按计划深入太平洋展开联合巡航。 这已是两国海军自2021年以来的第六次联合巡航,频次越来越高。 巡航路线虽然未公开,但穿过日本列岛与关岛之间的国际水道几乎成为惯例。 这条航线恰是美日严防死守的“第一岛链”咽喉要道。
回看美国推动的“33计划”,其核心目标正是阻挠中国威胁美国盟友利益,夺取印太地区的“全领域海上控制权”。 而中俄用联合演习和巡航作出回应:当基洛级潜艇悄无声息穿透反潜网,当中华神盾舰与俄式护卫舰共享雷达数据,当两国海军陆战队在甲板上联合演练夺岛作战——西太平洋的天平,正在发生微妙而坚定的倾斜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网上配资炒股,老牌配资平台,国内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